搜索
首页 作者

《吊子陵钓台》

先生高隐事如何,岂谓功名不足多。
知道故人能辨事,一竿赢得钓清波。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持、孤高自许的诗歌。它用深挚、恳切的情感,赞颂了故人的高风亮节和淡泊情怀。 首句“先生高隐事如何”,诗人对故人隐居生活的评价。“高隐”是对隐士的赞美,诗人将故人比作是高深隐逸的贤者。然而,“事如何”却含有惋惜、无奈之情,因为在诗人的眼中,他似乎觉得故人的这种隐逸生活并不值得过多留恋,甚至是不值得过多宣扬的。 “岂谓功名不足多”,诗人对故人的看法似乎有所改变,因为“岂谓”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同情。原来,故人并非真正看破红尘,放弃功名,而是认为功名并非身外之物,而是应该更加珍视。这一转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敬仰之情。 “知道故人能辨事”,是诗人对故人的赞扬,因为知道故人能够明辨是非,懂得大是大非,能够分辨事情的是非曲直,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不满。 “一竿赢得钓清波”,诗人用清凉的形象描绘了故人的高雅生活。“一竿”象征着故人的清高自守、洁身自好。“钓清波”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远离尘世、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用词简练、含蓄,情感真挚、恳切,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不满,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情怀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诗歌,它用深挚、恳切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吊子陵钓台》是宋代诗人毛幵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东汉隐士严子陵有关。严子陵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即位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富春山,垂钓终老。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富春江畔建造了钓台。 毛幵在游览钓台时,感慨于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严子陵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世俗的纷扰和官场的腐败进行了讽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下一首
《淡助》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