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西江月·鱼兔若还入手》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
渡河筏子上天梯。
到彼悉皆遗弃。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
虽然四句属无为。
此等何须脱离。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没有明确给出,所以我将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语境进行赏析。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追求真理和悟性的过程,表达了一种超越语言和形式,达到无为境界的思想。 首先,诗中的“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当一个人掌握了捕鱼和猎兔的方法,他就不再需要筌蹄这种工具了。筌蹄是捕捉鱼兔的工具,在这里象征着捕鱼猎兔的方法或手段。当一个人掌握了真理,他就不再需要依赖任何形式化的方法或语言来理解它。 “渡河筏子上天梯”则象征着从现实世界到超现实世界的过渡。筏子是渡河的工具,天梯则是通向天国的阶梯。在这里,诗人可能是在暗示,人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来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达到超脱的境界。 “到彼悉皆遗弃”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越的重要性。到达彼岸后,人们将不再需要筏子和天梯,因为它们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在这里,诗人可能是在暗示,真理和悟性是无形的,无法用物质手段来捕捉或表达。 接下来的“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表达了悟性的重要性和语言的作用。在未悟之前,人们需要依靠语言来表达和理解真理,但一旦悟性到来,语言就变得无足轻重了。这里的“言说皆非”可能意味着悟性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因为语言只是对真理的一种近似描述。 最后,“虽然四句属无为”表达了一种无为的境界。尽管有四句诗,但它们并不重要,因为它们只是对悟性的表现形式。这里的“无为”可能意味着一种超越世俗纷争和欲望的境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和悟性的过程,强调了超越形式和语言的重要性,以及悟性的超越性和无为性。这首诗的哲理深刻,引人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2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
    [宋]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