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东方欲辨晨,强扶衰惫起冠绅。 差贤眇者与跛者,窃比封从祝圣人。 野老岂知蒙帝力,农夫稍有告余春。 不须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间击壤民。 |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日清晨,扶衰起行,去拜见祝圣的场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圣明的帝王的感激之情,对农夫春耕的喜悦,以及对陶渊明的景仰,但又不羡慕他,而愿做田间击壤的百姓。 首联“报道东方欲辨晨,强扶衰惫起冠绅”描绘了诗人扶衰起行的情景。东方欲晓,诗人却要强扶衰病之躯,整理衣冠,起身迎接新的一天。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虽病体衰、但仍心怀朝气、积极向上的老人的形象。 颔联“差贤眇者与跛者,窃比封从祝圣人”是诗人的自况,表达了他对圣明君主治国的殷切期望和积极参与的愿望。“差贤眇者与跛者”这一句用两个残疾人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贤才被埋没的不满和痛惜之情。“窃比封从祝圣人”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圣明君主的敬仰和效忠之心。 颈联“野老岂知蒙帝力,农夫稍有告余春”是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描述和对帝王的感激之情的表达。“野老岂知蒙帝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重和对帝王恩德的感激。“农夫稍有告余春”则表达了农民稍有收获的喜悦和对帝王政策的肯定。 尾联“不须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间击壤民”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斜川叟”指的是陶渊明,他隐居田园,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诗人并不羡慕陶渊明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在田间劳作,过着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对劳动人民的敬重。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自身和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圣明君主的感激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