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五窦联芳后,直至君家四桂堂。 莫是燕山传下本,又疑蟾窟摘来香。 即今录续题千佛,伊昔栽培记十郎。 却笑郄生太矜露,一枝未足诧名场。 |
这是一首赞美窦氏兄弟五人及四棵桂树的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窦氏兄弟才华的赞美和对桂树的敬仰之情。 首联“一从五窦联芳后,直至君家四桂堂”,通过描述窦氏兄弟五人联袂成才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才华的赞美。接着,诗中又以“四桂堂”比喻窦家所植桂树,表达了对桂树的敬仰之情。 颔联“莫是燕山传下本,又疑蟾窟摘来香”,运用了典故和想象,表达了对桂树的赞美之情。其中,“燕山传下本”指的是桂树是燕山所传下来的,而“蟾窟摘来香”则表达了桂树之香是从月宫中的蟾窟中摘下来的。 颈联“即今录续题千佛,伊昔栽培记十郎”,描述了窦氏兄弟在栽培桂树的过程中所做的记录和题诗,表达了对他们栽培之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窦氏兄弟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也有卓越的成就。 尾联“却笑郄生太矜露,一枝未足诧名场”,通过对比窦氏兄弟和郄生(郄诜)的才华和成就,表达了对窦氏兄弟才华的赞美和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窦氏兄弟在科举考试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整首诗通过对窦氏兄弟及桂树的赞美,表达了对才华和品德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