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紫气郁嵯峨,带砺今看帝子过。 砺指恒山为太岳,带环涢水作黄河。 朝廷礼数元王异,宾客文章宋玉多。 在昔曳裾应不贱,休从华发怨蹉跎。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七言律诗,下面我将从韵脚、平仄、语义、主题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韵脚,“紫气”、“郁”、“过”、“恒山”、“黄河”、“元王”、“华发”等字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韵脚变化丰富,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 再看平仄,这首诗遵循了标准的七言律诗格式,即首句不入韵,需隔句押韵,平仄交替,节奏鲜明。 从语义上看,这首诗描绘了方城的美景,表达了对帝子的敬仰之情。方城紫气郁嵯峨,描绘了方城山势的雄伟壮丽;带砺今看帝子过,表达了对帝子的敬仰之情,同时引出了下文的叙述。砺指恒山为太岳,带环涢水作黄河,这两句是对方城地理环境的描述,展示了方城的壮丽景色。朝廷礼数元王异,宾客文章宋玉多,这两句是对文化氛围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代名人的敬仰之情。在昔曳裾应不贱,休从华发怨蹉跎,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提醒人们不要虚度光阴。 最后看主题和表达手法,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方城美景和文化的赞美,以及对时光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山势、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等元素,表达了对方城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带砺”、“黄河”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方城美景和文化的赞美,以及对时光的感慨,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律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