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常寄人篱落,入手斯丘得自专。 防墓向来封四尺,骊山何必锢三泉。 暮年已作饰巾客,它日那无挂剑贤。 种万株松千本桂,不忧千载不参天。 |
这首诗《一生常寄人篱落,入手斯丘得自专》以诗人晚年自况,表达了诗人一生的坎坷,寄人篱下,终于得到一个可以自主的地方,得以抒发胸臆。诗中描绘了防墓的景象,并借此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一生常寄人篱落,入手斯丘得自专。”诗人以自况开头,表达了自己一生漂泊,寄人篱下,终于有了自己可以自主的地方的欣喜之情。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即使生活再艰难,也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防墓向来封四尺,骊山何必锢三泉。”这里诗人借防墓和骊山的典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防墓虽然历经千年,但依然屹立不倒,而人生百年,何必过于追求永生。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暮年已作饰巾客,它日那无挂剑贤。”诗人以自己晚年作客他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即使年华已老,但心中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执着依然不减。 “种万株松千本桂,不忧千载不参天。”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他希望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下万株松树和千本桂花,期待它们能够参天成长,千年之后依然屹立不倒。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坚韧和执着,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人的晚年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防墓、骊山、饰巾客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希望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