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箪瓢乐,那须璧锦迎。 后凋仁者寿,独往圣之清。 古之称千驷,今犹重两生。 吾衰久无泪,一恸为耆英。 |
这首诗《自有箪瓢乐,那须璧锦迎》是一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本性的追求。 首句“自有箪瓢乐,那须璧锦迎”中,“箪瓢乐”象征着简单、朴素的生活,而“璧锦迎”则象征着繁华、奢侈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生活方式,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物质生活的淡然。 “后凋仁者寿,独往圣之清”表达了仁者注重内在修养,不受外界干扰,这种品格会使他们像“后凋”的植物一样,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同时,他们追求的也是一种超脱世俗、独往圣之清的精神境界。 “古之称千驷,今犹重两生”是对社会价值观变化的思考。诗人指出,在古代,拥有千驷之车的人会受到人们的称赞,但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能够长寿的人。这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在不断变化,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逐渐淡化,而对健康和内在品质的重视度在提高。 最后,“吾衰久无泪,一恸为耆英”表达了诗人对衰老和逝去的感慨。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因为情感而流泪了,但当看到耆英们的风采时,却感到十分感动。这既是对耆英们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年轻时追求简单生活的回忆。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物质生活的淡然,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价值观变化的思考和对衰老和逝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