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疑瓠子堤决,又恐娲皇石穿。 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 |
这首诗的题目是《初疑瓠子堤决,又恐娲皇石穿。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瓠子堤决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句“初疑瓠子堤决,又恐娲皇石穿”,作者以瓠子堤决为喻,暗示社会局势的动荡和不安。瓠子堤是古代黄河上的一处重要堤防,一旦决口,洪水将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作者用“初疑”和“又恐”两个词,表达了他对可能发生的灾难的担忧和恐惧。同时,他又以“娲皇石穿”的典故,暗示人们需要像女娲补天一样,采取行动来挽救局势。 第二句“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进一步描绘了灾难的严重性。风吹茅屋,形容的是房屋被大风摧毁的惨状;而流了葑田,则是指农田被洪水淹没的悲惨情景。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洪水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灾难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整首诗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担忧。通过比喻和典故,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社会意义,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