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宋伯仁韵》

自笑冯唐老示侯,短衣匹马异乡游。
卧闻破屋萧萧雨,坐听西风叶叶秋。
邺下已非公干在,周南徒叹子长留。
丈夫盖世英雄气,肯学世间儿女愁。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作者对于自己身处异乡、年华老去却仍无所成的感慨,以及对英勇豪迈、不畏困苦的男儿气概的赞美。 首联“自笑冯唐老示侯,短衣匹马异乡游”,直接点明诗人的身份和处境。冯唐虽老,却仍无位;诗人虽老且游,也同样是壮志难酬。然而“短衣匹马”是男儿自负之象,说明诗人并未因此消沉。 颔联“卧闻破屋萧萧雨,坐听西风叶叶秋”,诗人卧听雨声,坐观秋景,一种凄凉萧瑟之感油然而生。这似乎是在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文的感慨做铺垫。 颈联“邺下已非公干在,周南徒叹子长留”,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诗人以曹植的《公宴诗》被罚退居邺下,李密的《陈情表》未能出仕,以及司马迁因《史记》未完成而被囚禁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流落他乡的悲苦之情。 尾联“丈夫盖世英雄气,肯学世间儿女愁”,诗人以“英雄”自喻,表达了不甘沉沦、不愿为儿女情长所困的豪迈气概。这里对“肯学世间儿女愁”的肯定,也是对前面所有苦闷和忧愁的否定。 全诗通过描绘诗人身处异乡、年华老去却仍无所成的感慨,以及对英勇豪迈、不畏困苦的男儿气概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和宋伯仁韵》的创作背景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的金兵南侵事件有关**。这场战争导致洛阳、汴京等地遭受严重破坏。不久后,汴京沦陷,朱敦儒(这里的朱敦儒可能就是宋伯仁,或者二人有交往)携带家人南逃,先后经过淮海地区、金陵、江西,最后到达广东的南雄避难。这首词是朱敦儒在金兵南侵后的感时抒愤之作,具体写作时间不可考,但大概是在建炎晚期(公元1129年—1130年)避难江南,舟行长江时所作。他借古讽今,抒发了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相关诗词
  • 1
    [唐]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
    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
    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
    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
    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
    鼓鼙鸣九域,风火集重闉。
    城势馀三板,兵威乏四邻。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
    耿介酬天子,危言数贼臣。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
    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
    怪鸟俄垂翼,修蛇竟暴鳞。
    来朝拜
  • 2
    [明]
    白下桥边杨柳枝,新黄嫩绿正当时。
    重来折入寻春手,不比樊川去较迟。
  • 3
    [宋]
    居士生朝,元来是、湖山胜日。
    长共荐、霜前篱落,半黄橙橘。
    酒压浮蛆新旨酽,香浮瑞兽祥烟密。
    更小蛮、清唱入时宜,声飘逸。
    湖海量,冰霜质。
    年未老,身犹屈。
    记平生操履,几曾亏失。
    季野阳秋虽有自,伯仁崆峒原无物。
    待着君、添个老人星,人间出。
李景雷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