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年尽日讲楞严,舌自深藏口自缄。 脚指今将舌头去,悬知满阁是空函。 |
这首诗《终年尽日讲楞严,舌自深藏口自缄。脚指今将舌头去,悬知满阁是空函。》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它通过描绘一位禅师在讲经的过程中的变化,表达了深刻的生命感悟和宇宙观。 首先,诗中描述了这位禅师终年尽日讲楞严的场景。楞严是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这位禅师在讲述这部经书,表达他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他的舌头深藏在口中,仿佛在自我约束,自我抑制,表现出一种深深的谦逊和内敛。 接下来,诗中提到“脚指今将舌头去”,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转折。脚指代表着身体的各个部分,而舌头则是表达和沟通的工具。在这里,禅师的舌头离开了身体,象征着他已经超越了肉体的束缚,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悬知满阁是空函”一句,表达了禅师对世界的理解——世界就像一部空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智慧。这不仅是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对生命的理解,表达了禅师对生死、得失、苦乐等人生问题的深刻洞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禅师在讲经过程中的变化,表达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生命观。它告诉我们,只有超越物质的束缚,达到精神的自由,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生命的真谛。这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谦逊、内敛,追求精神的超越和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