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超彼岸 重阳教化集卷之三》

凡躯莫藉。
把惺惺了了,自然明明构架。
行住坐卧,须要清清闲暇。
气神和,结成珠,堪教化。
张弓举箭能亲射。
红心正中,赶退周天卦。
垛贴中间,迸出霞光无价。
五行违,脱阴阳,超造化。
作品赏析
这首诗确实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神秘色彩的诗,它似乎在描述一种特殊的修行或修炼方法,涉及到精神、气、能量和宇宙的运作。让我们逐步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凡躯莫藉。把惺惺了了,自然明明构架。”这几句诗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越,认为平凡的身体并不是修炼的必要条件,而只有通过内心的清醒和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修行。这里的“惺惺了了”可能指的是一种清晰、明了的精神状态。 “行住坐卧,须要清清闲暇。气神和,结成珠,堪教化。”这几句诗描述了修行的方法,包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醒和闲暇,调和气息和精神,使之和谐统一。这种状态可以使人有能力教导和影响他人。 “红心正中,赶退周天卦。垛贴中间,迸出霞光无价。”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修行达到一定境界后,内心变得清澈透明,如同红心在中心,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同时,这种状态也能影响周围的环境,产生无法估量的能量或光芒。 “五行违,脱阴阳,超造化。”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修行者能够超越自然规律的限制,摆脱五行(可能指物质和能量的基本元素)的束缚,达到一种超越生老病死和自然变化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似乎在描述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在精神提升的修行过程。它涉及到清醒、闲暇、调和、超越等概念,充满了神秘和哲理的色彩。然而,由于诗歌的语言较为隐晦和抽象,具体的解释可能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人的理解和经验来解读。
相关诗词
  • 1
    [唐]
    包含教化剩搜罗,句出东瓯奈峭何。
    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唯是屈声多。
    云来岛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
    后辈难为措机杼,先生织字得龙梭。
    只拟应星眠越绝,唯将丽什当高勋。
    磨砻清浊人难会,织络虚无帝亦闻。
    鸟道未知山足雨,渔家已没镜中云。
    他时莫为三征起,门外沙鸥解笑君。
  • 2
    [唐]
    一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
    仁义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岂儒为。
  • 3
    [唐]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