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大慈寺啸翁开士》

挂锡云飞处,心闲境亦闲。
万缘空俗想,一钵饱松关。
身幻从兹化,风高未许攀。
繁华满眼底,付与水潺潺。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闲适的状态,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华世界的淡然态度。 “挂锡云飞处,心闲境亦闲。”这两句中,“挂锡”指的是佛像上挂着的小锡杖,常用来象征佛门弟子;“云飞”则象征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就像佛门弟子一样,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心境闲适,环境也变得轻松自在。 “万缘空俗想,一钵饱松关。”这两句中,“万缘”指的是一切牵挂和烦恼;“俗想”则是指世俗的欲望和想法。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牵挂和欲望,只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清净。而“一钵”则是指清净的钵,象征着清洁和超脱;“饱松关”则是指生活在松树环绕的环境中,代表着自然、清净和宁静。 “身幻从兹化,风高未许攀。”这两句中,“身幻”指的是自我意识的消解,心灵得到升华;“从兹化”则表示这种升华已经完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已经超越了自我,达到了更高的境界。而“风高未许攀”则暗示着这种境界是难以触及的,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才能达到。 最后,“繁华满眼底,付与水潺潺。”这两句中,“繁华”指的是世俗的繁华世界;“眼底”则是指眼前。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已经超脱尘世,对世俗的繁华世界已经不再留恋,只愿意沉浸在清净的自然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闲适的状态,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华世界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表达得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赠大慈寺啸翁开士》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史守之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与保护之情有关。诗中所提到的“啸翁”是一位僧人,而这位僧人所居住的大慈寺可能存有一些珍贵的古代文物或文化遗产。史守之在拜访这位僧人时,被寺庙中的文物所吸引,并对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通过这首诗,史守之表达了对古代文物的敬仰与赞美,同时也呼吁人们要重视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免它们在时间的流逝中受损或遗失。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史守之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倡导和呼吁。
相关诗词
  • 1
    [唐]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
    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
    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
    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
    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
    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
    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
    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
    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
    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
    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
    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
    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
    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
    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
    左右二菩萨,文殊并普贤。
    身披六铢衣,亿劫为大仙。
    宝塔宝
  • 2
    [唐]
    开士度人久,空岩花雾深。
    徒知燕坐处,不见有为心。
    兰若门对壑,田家路隔林。
    还言证法性,归去比黄金。
  • 3
    [清]
    开士诛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万松。
    荡云尽吸明湖水,招月来听海会钟。
    初地雨花驯白牯,阴岩石气郁苍龙。
    读书无处归来晚,桂树幽幽烟雾重。
史守之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