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三轩》

回头四十九年非,又向盆城把一麾。
苏子北窗明月放,谪仙紫极感秋时。
来游偶契二贤迹,欲赋难酬五字计。
前辈风流沦落尽,何人为种玉田芝。
作品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这首诗内容做的赏析: “回头四十九年非,又向盆城把一麾。”是对人生的自我感叹。四十九年过去了,经过岁月的涤荡,物是人非,似有诸多功过是非,加上这次是来盆城最后一次主政。故言“非”。“又向”承上句“四十九年非”而来,亦有贬义。表明诗人暮年做官已属不应,而何况“把一麾”而即将离任。一个“又”字和一个“又”字的前呼后应,将诗人的无限怅然和愧悔的心情烘托了出来。 “苏子北窗明月放”,这里以东坡居士自比。“北窗明月放”来自苏轼《前赤壁赋》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适也。”我在此景中故旧重逢,作一次长谈。谈到仕途往事时,“谪仙紫极感秋时”,用李白终身难忘的典故。李白一生追求唐朝明皇,唐玄宗在位期间,曾“谪仙”紫极感秋时。说明李白的遭际之所以如此不同凡响,就在于他的一身傲骨与一代才情得到当时明主的赏识与宠爱。因而一谈及这些事便感到秋意感伤难禁。“谪仙”本是贬谪人间受罚的仙人。由是看来李白的被谪人称之为谪仙也可有三种理解:一是因为他的天姿异禀为人间所未有;二是因为他对仕途进退毁誉了无心计;三是因为他在政坛上再也不能像当初在朝为官一样作政治的投诚;不过若要真正地贬谪仙尘大概须皇帝或大臣把诗人的所有材料做成他的政绩呈现到御前圣颜才有可能被贬谪下凡的罢。“苏子北窗明月放”联想到自己在临老又出山任职一事的原委以及到任后的状况;还念那以前那种让人内心宽慰的仕宦生活、空灵如画的美景而今后这一切将永远成了往事陈迹再无可能恢复而无限伤感难禁的题情遂借古倾诉出来了。“苏子北窗明月放”写诗人在夜晚坐在书房里或北窗下端坐而思,想象友人或者可以共鸣,故谓言:“来游偶契二贤迹”。 “欲赋难酬五字计”,感叹自己老朽文笔迟钝难以完成这一重任。“五字计”指篇幅短小的应制之作。“前辈风流沦落尽,何人为种玉田芝”,感叹自己老朽诗坛前辈如苏东坡、李白等风流沦落殆尽而当今世风盛衰重造也无人去完成求仙种玉前人之遗愿了。“种玉田芝”指神仙丹药。《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悬帛为幔,羲侍立左右。上天气平和中月始旦。忽有青鸟二飞集殿前。时有上郡负薪客董道兴上言:‘臣闻西王母乘紫鹿从天来,从者青鸟,持玉一函云:太上感帝思献之。’诏起斋祠之于宫北门南山上。命之乘骑鸣玉与俱登山上得见元夫人持玉谒进以次而拜口不敢言于是拜道兴为郎吏”。用此典故更能显示出诗人的耿介傲岸的人格。此联是对自己半生的反思总结并寄希望于后世。此诗前后紧密相接,步步进逼,感慨淋漓尽致而又章法严谨体现了诗人诗品人品的一致高绝。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宦海沉浮的感慨和对苏东坡、李白的钦敬之情以及自己人格的不衰。全诗笔力雄健,感情奔放。在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从全诗来看诗人善于摄取古代诗人的神韵事迹加以融会贯通委婉曲折地抒写自己内心的独白且语带隐喻和暗示可谓善于翻案而不失其为清正磊落。对这种闲适之外的幽峭冷峻一路的诗风确乎给后人树立了楷模 。此诗写景亦不俗:“紫极感秋时”实为隐喻朝政;“北窗明月放”则以空灵之美给人无限遐思;“苏子北窗明月放”则以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清新
创作背景
《题三轩》是宋朝诗人谯令宪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环境以及心境有关。但具体创作背景并不明确,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您查阅相关的诗歌解析或文学史资料,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近代]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2
    [宋]
    误语成疑意已伤,春山低斂翠眉长。
    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薰炉冷自香。
    有恨岂因燕凤去,无言宁为息侯亡。
    合欢不验丁香结,只得凄凉对烛房。
  • 3
    [宋]
    耿耿寒灯照醉罗,看朱成碧意如何。
    虎头辟恶无妨枕,犀角凉心更待磨。
    惟有幽兰啼月露,可将尺素託云波。
    山屏六曲归来夜,祇恐重投折齿梭。
谯令宪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