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山隐居士赞》

僧之形,人之英。
何所作兮畦衣常披,何所说兮玉尘常横。
世情悠悠兮若秋云之淡,胸次了了兮悬秋月之明。
其禀也灵,其施也平。
六窗自虚,万象自呈。
斯何人欤,岂不入山林而隐,不濯沧浪而清者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僧人的赞美诗,同时也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心灵明净之人的崇敬之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僧人的形象,他身披畦衣,手持玉尘,这不仅是对他的外貌的描绘,也暗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他似乎远离了世间的喧嚣和纷扰,过着一种宁静而超然的生活。 接着,诗中用“世情悠悠兮若秋云之淡,胸次了了兮悬秋月之明”来表达僧人的心境。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内心世界,他看淡了世间的纷扰,心灵如同秋月般明净。这种心境无疑是一种超脱,是对世俗的超越,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其禀也灵,其施也平”是对僧人性格的描绘,他禀性灵秀,但行事却平和无争。这种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慈悲,他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以智慧去化解世间的纷争。 最后,“六窗自虚,万象自呈”是对僧人生活环境的描绘,也是对僧人性格的进一步阐述。六窗自虚,象征着僧人内心的空灵和明净,万象自呈则象征着世间万物的自然呈现。这种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超脱和智慧。 整首诗表达了对僧人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心灵明净、超脱世俗的人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僧人的形象和心境,表达了对这种人生态度的认同和赞赏。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追求心灵的明净和超脱,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以智慧去化解世间的纷争。
相关诗词
  • 1
    [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2
    [唐]
    粉映墙头寒欲尽,宫漏长时,酒醒人犹困。
    一点春心无限恨,罗衣印满啼妆粉。
    柳岸花飞寒食近,陌上行人,杳不传芳信。
    楼上重檐山隐隐,东风尽日吹蝉鬓。
  • 3
    [唐]
    刈芦旷野中,沙上飞黄云。
    天晦无精光,茫茫悲远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
    春雁又北飞,音书固难闻。
    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
    午日逐蛟龙,宜为吊冤文。
    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
    贫士任枯槁,捕鱼清江濆。
    有时荷锄犁,旷野自耕耘。
    不然春山隐,溪间花氤氲。
    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
    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