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僧归护国寺》

偶思皇泽来丹阙,却为禅斋返旧琳。
岭上白云终挂念,人间余事不关心。
澄潭雨过秋涵月,古桧风生夜对琴。
闻道石桥多胜境,几时相伴一间寻。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淡看人间世事的情怀。 首联“偶思皇泽来丹阙”,诗人提到“皇泽”,通常是指皇帝的恩泽。在这里,诗人却说自己曾经因为受到皇帝的恩泽而来到朝廷,然而“丹阙”则是皇宫的象征,暗示诗人最终离开了朝廷,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和淡然。 “却为禅斋返旧林”则是表明诗人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不再关心世事。这一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他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岭上白云终挂念,人间余事不关心”,这两句诗用岭上白云和人间余事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情感。一方面,他依然对人间世事抱有挂念,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再关心世事,表现出超脱尘世的决心。 颈联“澄潭雨过秋涵月,古桧风生夜对琴”,这两句诗描绘了山林中的清幽景象,其中“澄潭”、“秋涵月”、“古桧”、“夜对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淡雅的氛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淡看人间世事的情怀。 最后两句“闻道石桥多胜境,几时相伴一间寻”,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听说了山林中有很多胜境,他希望能够与朋友相伴一同去探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胜境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依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山林、淡看人间世事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和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送僧归护国寺》是宋朝诗人舒雅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僧侣的生活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等密切相关。在古代,许多诗人会与僧侣交往,通过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创作出一些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歌。 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送别一位僧侣朋友回到护国寺,对朋友的离别感慨万分,同时对佛教文化和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以上仅是对《送僧归护国寺》创作背景的一种推测,具体创作背景需结合诗人舒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关诗词
  • 1
    [宋]
    白道萦回彻上方,薰然风信满归航。
    五芝岩秀经行熟,千柰园深宴坐凉。
    吟久半轩移海日,定回诸壑散天香。
    忘年宝契由来厚,终谢繁缨捧钵囊。
  • 2
    [宋]
    曹溪有真嗣,是名大知识。
    得法三十年,堂堂坐岩石。
    忽徇云玺招,暂屈冥鸿翼。
    褰裳度王城,夙驾来军壁。
    陆泉正持戒,到溉方蔬食。
    晨炉薝蔔霏,夜榻氍毹积。
    金钵稻脂香,琼瓯茗花碧。
    高谈入幽固,默对探虚寂。
    学精西竺言,诗妙南朝格。
    与游欣雾润,鄙吝犹泉涤。
    遽忆五芝春,悠然理归策。
    伊予病且老,末景如驹隙。
    惭为中军帅,更玷台臣席。
    无功翊熙明,何力当优绩。
    莲社久栖心,华簪聊寄迹。
    愿辞食地封,永事弥天释。
  • 3
    [宋]
    高迹宁留得,禅心万法空。
    来从丹阙下,去返赤城中。
    入舫袈裟月,穿林锡杖风。
    何时结香社,宴寂与师同。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