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留桂岭,六月至榕溪。 水木清相{左氵右砉},风烟暝欲凄。 精庐千古迹,乐石两公题。 造物生贤意,宁图到广西。 |
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留下的诗句。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旅途中的山水景色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句“元年留桂岭,六月至榕溪。”描绘了作者在桂岭停留,六个月后到达榕溪的情景。这里通过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同时,“留桂岭”和“至榕溪”也暗示了作者对岭南风物的关注和好奇。 “水木清相{左氵右砉},风烟暝欲凄。”描绘了榕溪的景色,水清木秀,风烟朦胧。这里运用了清、秀、凄等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榕溪的美丽和神秘。 “精庐千古迹,乐石两公题。”描绘了榕溪的古迹——精庐,以及其中的题词。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榕溪的文化底蕴。 “造物生贤意,宁图到广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广西人民的感激之情。这里用“造物”来形容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而“生贤意”则表达了广西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山水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豁达和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