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道士张明真》

澹静姿仪简旷纵,结庵深对大茅峰。
坐忘世故愁应少,道断人情语亦慷。
万里信音凭鹤到,一厨烟火倩猿供。
岁时归侍虚皇驾,七色霞衣九色龙。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道教修行场所和修行生活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信仰的虔诚和向往。 首联“澹静姿仪简旷纵,结庵深对大茅峰。”描述了修行场所的环境和位置。“澹静”暗示了修行者的心境,“简旷纵”则描绘了场所的宽广和自由。而“结庵深对大茅峰”则明确指出了这个场所是大茅峰下的一个庵堂,环境幽深,与道教崇尚自然、追求清静的理念相吻合。 颔联“坐忘世故愁应少,道断人情语亦慷。”进一步描述了修行者的内心状态和修行的成果。“坐忘”是道教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冥想和静坐,使修行者忘却世间的烦恼和忧愁。这里暗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世间的烦恼和忧愁已经很少了。“道断”则表示修行者已经完全断绝了人世间的欲望和情感,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都已经没有了世俗的牵挂和欲望。 颈联“万里信音凭鹤到,一厨烟火倩猿供。”描述了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与外界的交流。“信音”指的是与道教仙人的通信和信息,这里暗示了修行者已经达到了与仙界沟通的境界。“鹤到”则表示修行者已经放下了对物质的执着,能够随心所欲地与仙人交流。“烟火倩猿供”则表示修行者已经放下了对生活的执着,让猿猴代为提供饮食烟火等日常生活所需。 尾联“岁时归侍虚皇驾,七色霞衣九色龙。”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期待。“岁时”指的是时间,“归侍”表示诗人愿意追随道教的信仰,“虚皇”是道教的最高神祇,“驾”指的是仙界。这里表达了诗人愿意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侍奉虚皇,进入仙界。而“七色霞衣九色龙”则象征着仙界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道教修行场所、修行生活、与外界的交流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的虔诚和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道教追求自然、清静、无为的理念,以及与天地合一、进入仙界的信仰追求。
创作背景
《寄道士张明真》是宋朝诗人田况的一首诗。从诗的内容来看,它的创作背景与田况对道教的浓厚兴趣和他对自然、超然生活的向往有关。田况在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观和道士居处的静谧幽深,暗示着道士的外出,表达了寻找道士不得的惆怅心情。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道教哲学和生活方式的深入探索和理解。 此外,田况自身的经历可能也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据记载,田况与一些道士有过亲密的交往,甚至接受过道士的长生符篆,这可能使他对道士的生活和道教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从而在诗中表达出了对道士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以上只是根据诗的内容和诗人的经历推测的创作背景,具体的情况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相关诗词
  • 1
    [魏晋]
    四皓隐南岳。
    老莱窜河滨。
    颜回乐陋巷。
    许由安贱贫。
    伯夷饿首阳。
    天下归其仁。
    何患处贫苦。
    但当守明真。
  • 2
    [唐]
    损神终日谈虚空,不必归命于胎中。
    我神不西亦不东,烟收云散何濛濛。
    尝令体如微微风,绵绵不断道自冲。
    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
    只知一切望一切,不觉一日损一日。
    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披图醮录益乱神。
    此法那能坚此身,心田自有灵地珍。
    惜哉自有不自亲,明真汩没随埃尘。
  • 3
    [宋]
    我怀渊明真,千载犹神交。
    重吟九日诗,风节殊未凋。
    良辰不再举,秋气日以高。
    凄飚送落景,余霞敛尘霄。
    万象为我役,天机亦良劳。
    摩挲膝间桐,感此爨下焦。
    时时出奇音,散我心郁陶。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