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阳华岩》

路入潇南地一隅,天开洞府若为模。
石扃高透云常出,涧水中通崖不枯。
来访恍然惊泽国,醉眠清甚在冰壶。
淡岩谁道真稀有,须信阳华天下无。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潇南地区洞穴美景的诗。诗中通过对洞穴的形状、位置、水流等方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潇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神秘魅力。 首句“路入潇南地一隅,天开洞府若为模。”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地点和场景,描绘了一条通往潇南地区一隅的道路,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洞府,让人好奇这里究竟是什么样子。 “石扃高透云常出,涧水中通崖不枯。”这两句通过对洞穴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洞穴的高耸和神秘。石扃是指洞穴的石门,高耸入云,常有云雾从中穿过;涧水潺潺,流经崖壁,清澈见底,永不枯竭。这些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幽深、清凉的洞府世界。 “来访恍然惊泽国,醉眠清甚在冰壶。”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洞府中游览的感受。仿佛进入了水乡泽国,让人惊奇不已;而在洞府中醉眠,感觉清爽宜人,如同在冰壶中一般。这里诗人通过比喻和感受,进一步强调了洞府的神秘和清幽。 “淡岩谁道真稀有,须信阳华天下无。”结尾两句诗人以肯定语气强调了洞穴的稀有和美丽。即使有人认为淡岩并不稀有,但诗人坚信阳华山的美景天下无双,表达了对潇南地区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潇南地区一隅的洞穴美景,通过对环境、位置、水流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潇南地区的神秘和美丽。同时,诗人通过游览感受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潇南地区的神秘洞府之中。
创作背景
《阳华岩》是宋朝诗人孟坦创作的一首诗。阳华岩是一处风景名胜,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因其山势向阳,且花色斑斓而得名。孟坦在游览阳华岩时,被其美景所吸引,遂创作了此诗。 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孟坦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有关。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阳华岩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可能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心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到古诗文网站或相关文献中查询。
相关诗词
  • 1
    [唐]
    伊昔好观国,自乡西入秦。
    往复万馀里,相逢皆众人。
    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
    予亦从此去,闲居清洛滨。
    稍稍寒木直,彩彩阳华新。
    迭宕孔文举,风流石季伦。
    妙年一相得,白首定相亲。
    重此虚宾馆,欢言冬及春。
    哲兄盛文史,出入驰高轨。
    令德本同人,深心重知己。
    绛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
    伯淮与季江,清濬各孤峙。
    群芳趋泛爱,万物通情理。
    而我信空虚,提携过杞梓。
    夫君美声德,直道期终始。
    孰谓忽离居,优游郑东里。
    东里近王城,山连路亦平。
    何言相去远,闲言独凄清。
    万里鸿
  • 2
    [宋]
    十里云深处,阳华小洞天。
    千岩虚夜月,万壑溜寒泉。
    石磬生何世,仙田种几年。
    神灵自幽显,时序任流迁。
  • 3
    [宋]
    天作高山势已空,地开岩窦巧玲珑。
    卷成璆屋垂琼佩,擘破苍崖漱玉虹。
    云气拥时来座上,尘埃飞不到亭中。
    品题自有元郎句,我辈聊书一笑同。
孟坦中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