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崇北丘,其上有樗。 原校:远者以为梁,或者争以柱。 就而睨之,曾无事於欂栌。 呜呼木乎,其我於远者欤。 |
这首诗是一首对樗的赞美诗,通过描绘樗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句“崇崇北丘,其上有樗”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一座北丘,丘上有一棵樗的形象。这里,“崇崇”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丘陵的连绵起伏,“樗”则是诗人的主题对象,它被置于一个生动的环境之中,增加了其形象的真实感。 “原校:远者以为梁,或者争以柱”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樗的不同用途,它既可以作为桥梁,也有可能被人们视为支柱。这种描述既体现了樗的实用性,也揭示了它面临的生存挑战。 “就而睨之,曾无事於欂栌”两句,诗人走近樗,斜眼望去,它并没有在欂栌(一种斗拱)上发挥作用。这里,诗人通过视觉角度的变化,突出了樗的无用之用,同时也表达了对樗的独特魅力的欣赏。 最后,“呜呼木乎,其我於远者欤”两句,诗人对樗发出了感慨,表达了他对樗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樗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无用之用,才是最大的用。这种感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樗的形象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歌,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