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忽忆幽栖地,千峰秀海濆。
归心挂飞瀑,高迹指浮云。
尘世宜深遯,诗名畏远闻。
犹嗟石桥畔,凡圣路岐分。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幽栖地的思念和对尘世的厌倦之情。 首联“忽忆幽栖地,千峰秀海濆”,诗人忽然想起他曾经居住过的幽静之地,那里的山峰秀美,仿佛与海相连。这里通过描绘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那个地方的深深怀念。 颔联“归心挂飞瀑,高迹指浮云”,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处、自由的向往。这里用“飞瀑”和“浮云”等自然景象来比喻诗人的心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颈联“尘世宜深遯,诗名畏远闻”,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诗歌名誉的担忧。他认为应该远离尘世,隐居深山,而诗歌名誉则应该淡泊名利,避免被世俗所关注。 尾联“犹嗟石桥畔,凡圣路岐分”,诗人感叹在石桥边,凡人和圣人的道路开始分岔,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失望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创作背景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的创作背景与杨侃的朋友梵才上人返回天台的事件有关**。梵才上人是一位僧人,与杨侃有深厚的友谊。当他决定返回天台时,杨侃为了表达对他的思念和祝福,写下了这首诗。诗歌描述了梵才上人离去的场景,以及诗人独自留在世间的感受,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僧人生活的赞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二月江南山水路。
    李花零落春无主。
    一个鱼儿无觅处。
    风和雨。
    玉龙生甲归天去。
  • 2
    [宋]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 3
    [唐]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