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双峰树下曾受业,应传肘后长生法。 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 先生舍我欲何归,竹杖黄裳登翠微。 当有岩前白蝙蝠,迎君日暮双来飞。 |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嵩阳的道士的生活和追求。 首先,诗人对道士的居所进行了描绘,他住在嵩阳的一处石室中,周围是茂密的柏树,环境清幽,远离尘世喧嚣。石室中的三花石壁,仿佛是道士修行和思考的见证。 接着,诗人描述了道士修炼的情景,他心无旁骛地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口中诵念着淮王的神术。他自称掌握了不可求的神诀,并期待着能出入皇宫,承恩赫赫如王侯。这表达了他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他对长生不老的深深向往。 诗人也描绘了道士的过去,他曾在双峰树下接受过教诲,并应传承肘后的长生法。这表明道士曾经有过丰富的学识和修行经历。 诗人对道士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相信这位道士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位仙人,甚至可能是具茨山的一位后身。这表达了诗人对道士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最后,诗人描绘了道士即将离开时的情景,他准备踏上归途,穿过岩前的白蝙蝠,迎着日暮双飞。这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充满了对道士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充满了对道士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士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道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道士生活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