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感怀诗五首》

山村松树里,欲建三层楼。
上层以静息,焚香学薰修。
中层贮书籍,松风鸣飕飕。
右手净名,左手持庄周。
下层贮妓乐,置酒召冶游。
四角散名香,中央发清讴。
闻歌心已醉,欲去辖先投。
房中有小妓,其名唤莫愁。
七盘能妙舞,百啭弄珠喉。
平时不见客,骄贵坐上头。
今日乐莫乐,请出弹箜篌。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在一个山村中的三层楼,每个楼层都别有特色,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首先,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修身养性的向往和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他欲建三层楼,意图在其中修行、读书、享乐。 首层,以静息为主,焚香学习薰修。这里的环境清幽,焚香的味道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适合静心学习或思考。 中层是贮书籍的地方,松风吹过,书香与松风相结合,更显雅致。这里可以读书、学习,享受阅读的乐趣。 下层则用来娱乐,有歌舞妓乐,可以喝酒、冶游,享受世俗的欢乐。四角散发的名香,中央发出清讴,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诗人通过描述三层楼的不同功能和环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多种向往和追求。他既想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修行,又想享受世俗的欢乐。这种矛盾的心理在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此外,诗中提到的净名、庄周、莫愁等人物和故事,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多种向往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感怀诗五首》的创作背景主要与明代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袁中道的个人经历有关。明代中后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同时,朝廷的腐败和官僚的奢侈生活也加深了社会的不公和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袁中道创作了《感怀诗五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注。这些诗歌体现了袁中道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也反映了明代文学关注社会现实的特点。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
    国中忍见儿皇立,朝内惟谋萁豆炊。
    九仞为山争一篑,同仇敢与亿民期。
  • 2
    [近代]
    万山拱极一峰高,遯迹何心仗节旄。
    望月空馀落花句,题诗寄咏猗兰操。
    江湖秋水人何处,霖雨苍生气倍豪。
    笑视吴钩自搔首,前途恐有未芟蒿。
  • 3
    [唐]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
    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