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蔡琰归汉图》

文姬别子地,一骑轻南驰。
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
停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谓天壤内,野心无人彝。
万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
惜哉辨琴智,不辨华与夷。
纵怜形势迫,难掩节义亏。
独有思汉心,写入哀纮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
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
妾心傥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丘首,越鸟终南枝。
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蔡文姬在战乱中与儿子分别的场景,表达了对蔡文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联“文姬别子地,一骑轻南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蔡文姬与儿子分别的地方,以及一个骑兵轻装南驰的情景。这里用“轻”字来形容骑兵的轻装,暗示了战乱的紧张和匆忙。 颔联“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描绘了蔡文姬与儿子被迫分离的场景,一个骑兵只能带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在哭泣中抱着父亲,询问母亲去了哪里。这里通过孩子的哭泣和询问,表达了蔡文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颈联“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进一步描绘了蔡文姬与儿子分别的场景,孩子在哭泣中询问母亲去了哪里,这更加突出了蔡文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尾联“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以李都尉终身不仕阴山的典故,表达了对蔡文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这里用典故来表达蔡文姬被俘、流离失所、不得归乡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蔡文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的语言简练、质朴、深刻,表现出诗人的深厚情感和高超的文学技巧。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意义,能够唤起读者对那个时代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创作背景
《蔡琰归汉图》的创作背景与东汉末年的女诗人蔡琰(字文姬)的生平经历有关。蔡琰是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她经历了汉末大乱,被掳至南匈奴,嫁给左贤王,生育两个孩子。后来曹操统一北方,用金璧将她赎回,使她得以归汉。 宋代的画家林景清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蔡琰归汉图》。画作描绘了蔡琰与两个孩子在马背上离别的场景,表现出深深的哀伤和不舍之情。画作既展示了蔡琰坚强的性格和忠诚于故国的精神,也体现了她对家庭和子女的深情厚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书籍或文献了解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弹琴人似膝上琴,听琴人似匣中弦。
    二物各一处,音韵何由传。
    无风质气两相感,万般悲意方缠绵。
    初时天山之外飞白雪,渐渐万丈涧底生流泉。
    风梅花落轻扬扬,十指干净声涓涓。
    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
    蔡琰薄命没胡虏,乌枭啾唧啼胡天。
    关山险隔一万里,颜色错漠生风烟。
    形魄散逐五音尽,双蛾结草空婵娟。
    中腹苦恨杳不极,新心愁绝难复传。
    金尊湛湛夜沉沉,馀音叠发清联绵。
    主人醉盈有得色,座客向隅增内然。
    孔子怪责颜回瑟,野夫何事萧君筵。
    拂衣屡命请中废,月照书
  • 2
    [宋]
    阖郡无男子,夫人可奈何。
    平生羞蔡琰,一死伴湘娥。
    门盍来旌表,邻应辍杵歌。
    潘郎家国恨,怪得鬓丝多。
  • 3
    [宋]
    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
    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