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雪松桂寒,书窗导馀清。 风撼冰玉碎,阶前琴磬声。 榻静几砚洁,帙散缣缃明。 高论展僧肇,精言资巩生。 立意加玄虚,析理分纵横。 万化悉在我,一物安能惊。 江海何所动,丘山常自平。 迟速不相阂,后先徒起争。 镜照分妍丑,秤称分重轻。 颜容宁入鉴,铢两岂关衡。 蕴微道超忽,剖镫音泠泠。 纸上掣牢键,舌端摇利兵。 圆澈保直性,客尘排妄情。 有住即非住,无行即是行。 疏越舍朱弦,哇淫鄙秦筝。 淡薄贵无味,羊斟惭大羹。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人生理想。作者通过描绘雪后的清幽环境,以及书窗、几砚、帙卷、高论、僧肇、颜容、微道等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中的“密雪松桂寒,书窗导馀清”两句,以雪后松桂的寒凉,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环境,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接着,“风撼冰玉碎,阶前琴磬声”两句,则以风撼雪,碎如冰玉的声音,比喻雪后环境的宁静,就像阶前的琴磬声一样,清脆而纯净。 “榻静几砚洁,帙散缣缃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整洁和秩序,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清明和无纷扰。而“高论展僧肇,精言资巩生”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通过展开对僧肇思想的讨论,以及借助精妙的言辞来指导生活,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在诗的最后,“疏越舍朱弦,哇淫鄙秦筝。淡薄贵无味,羊斟惭大羹”四句,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作者认为,真正的味道不是外在的华丽和浮华,而是淡薄无味,就像羊斟所惭愧的大羹一样。这种淡泊无为的人生观,也是作者所追求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知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境界既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