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 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 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 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 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 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 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 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 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 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 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呤想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天台山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天台山的赞美和向往。 首先,诗中描述了天台山的神奇秀丽,它是一座山岳,具有神奇的美景和丰富的资源,是玄圣、灵仙们居住的地方。作者通过描绘天台山的峻极之状、嘉祥之美,以及其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表达了对天台山的敬仰之情。 接着,诗中提到天台山没有被列入五岳、常典的原因,是因为它所处的地方幽暗神秘,路径幽远。尽管如此,天台山的美景仍然被人们所向往,因此出现了图像之兴,成为了奇纪中的名标。 然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天台山的向往和渴望。他认为遗世玩道、绝粒茹芝的人不能轻易到达天台山,只有那些远游、探索、笃信通神的人才能遥想天台山的存在。这表明作者对天台山的向往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景,更是因为它所代表的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精神。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决心在天台山放下尘世烦恼,不再受束缚,永远托身于天台山。他感到自己无法抑制对天台山的吟想,仿佛已经再次登上天台山一般。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天台山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真理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用词精准,表达了作者对天台山的热爱之情。 |
这篇赋是孙绰在永嘉太守的任上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文选》卷十一《游天台山赋》李善注:“孙绰为永嘉太守,意将解印以向幽寂,闻此山神秀,可以长往,因使图其状,遥为之赋。”可见孙绰此赋并非真实游记,而是他对天台山神思飞扬的描述,是他所向往的山水佳境。作者想摆脱世俗羁绊,把生寄托于此,便写了这篇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