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边小寺名前平,残僧二三屋半倾。 旁分千畦画楸局,正对一山横翠屏。 修纤弱蔓上幽援,坚瘦稚柏当前荣。 稻秧正青白鹭下,桑椹烂紫黄鹂鸣。 村虚卖茶已成市,林薄打麦惟闻声。 泥行扶犁叱新犊,野饁烧笋炊香粳。 十年此乐发梦想,忽然到眼难为情。 上车欲去复回首,那将暮境供浮名。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乡村小寺和自然风光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对小寺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忆。 首联“道边小寺名前平,残僧二三屋半倾。”描绘了小寺的地理位置和破败景象,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颔联“旁分千畦画楸局,正对一山横翠屏。”则通过精细的描绘,展现了小寺周围的田园风光,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对小寺周围各种植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弱小的牵牛花攀爬到幽深的枝条,到前方幼小的柏树,再到稻田中青青的白鹭,桑树上熟透的果子引来黄鹂的鸣叫,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村子里卖茶的地方已经成了一个小市集,打麦声从林间传来,耕牛在田间劳作,野餐的人们在野外烧烤着稻米,这些都构成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忆,即使十年未曾体验这样的生活,但那种快乐和满足感仍然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然而,当这种生活突然出现在眼前时,他却感到难以置信和激动。在离开小寺之前,他再次回头看了一眼,那暮色中的小寺和田野,让他明白,这样的乡村生活才是真正的归宿,才是他应该追求的东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乡村小寺和自然风光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忆。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是这首诗最值得欣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