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豺知祭兽,獭亦知祭鱼。 豺獭有报本,人道当何如。 华堂饫玉食,盗贼塞中涂。 那能不自愧,而以耀庸愚。 嗟吁千载下,枯骨空专车。 ¤ |
这首诗表达了对动物和人类行为道德的对比和反思。前四句“惟豺知祭兽,獭亦知祭鱼。豺獭有报本,人道当何如。”通过描绘豺和獭这两种动物在享受食物前的祭祀行为,表达了动物都懂得感恩和回报本源的道理。诗人借此反问人道应当如何,引导读者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深思。 中间两句“华堂饫玉食,盗贼塞中涂。”描绘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和道德沦丧现象,华堂里玉食满桌,而道路上却充满了盗贼。诗人通过这种现象对人类的道德水平提出了质疑。 接下来的“那能不自愧,而以耀庸愚。”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在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时,应该感到惭愧,而不是炫耀自己的平庸和愚蠢。 最后的“嗟吁千载下,枯骨空专车。”则是诗人对于长时间以来,人类道德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的感叹,表达了对于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失望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对比,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描绘,深刻反思了人类的道德水平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