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战伐,诛暴以安民。 今人尚杀戮,无问豺与麟。 滥官舞国法,致乱有其因。 何为昧自反,一体含怒瞋。 斩艾若草芥,虏掠无涯津。 况乃多横敛,殃祸动辄臻。 人情各畏死,谁能坐捐身。 所以生念虑,啸聚依荆榛。 暴寡惮强梁,官政惟因循。 将帅各有心,邈若越与秦。 迁延相顾望,退托文移频。 坐食挫戎机,养虺交蛇鳞。 遂令耕桑子,尽化为顽嚚。 大权付非类,重以贻笑颦。 鼠璞方取贵,和璧非所珍。 但恐胥及溺,是用怀悲辛。 ¤ |
这是一首反映战乱、批判暴政和贪婪官吏的诗。 首句以古人战伐诛暴安民为引子,与今人的滥杀无辜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无序。接着,诗人对滥官舞国法、横敛祸害的行为进行了无情批判,表达了对统治阶层贪婪暴虐的不满。 “况乃多横敛,殃祸动辄臻”一句,深刻地揭示了官府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民无法生活,只能铤而走险,啸聚山林,进行反抗。 然后,诗人又讽刺了将帅的互相推诿、拖延战术,批评他们坐食山空,挫伤了战士的锐气,致使战局恶化。同时,对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也进行了暗示。 最后,诗人以鼠璞取贵、和璧非珍为比喻,表达了对贤愚不分、是非颠倒的社会现象的愤慨,同时抒发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悲辛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犀利,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正义感和人民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