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 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 是时乌与鹊,巢*可俯拏。 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 云此方乳哺,甚畏鸢与蛇。 手足之所及,二物不敢加。 主人若可信,众鸟不我遐。 故知中孚化,可及鱼与豭。 柯侯古循吏,悃愊真无华。 临漳所全活,数等江干沙。 仁心格异族,两鹊栖其衙。 但恨不能言,相对空楂楂。 善恶以类应,古语良非夸。 君看彼酷吏,所至号鬼车。 |
这首诗歌以诗人的回忆展开,描绘了一个温馨和睦、仁爱满溢的家庭生活场景,通过描绘这个家庭对园中鸟类的爱护,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仁爱和道德的赞美。 诗歌开头,诗人回忆起已故的父亲,他是一个仁爱孝顺的人,为家庭树立了道德的典范。家中的五亩园子里,各种鸟类栖息,其中有一种叫做“么凤”的鸟,集群在桐花上。诗人和孩子们喂食这些鸟儿,观看它们争食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诗人通过描绘这个和谐的家园,表达了对仁爱的赞美。里人和野老都对这种景象感到惊奇和赞叹,他们说这些鸟儿还处于哺育期,非常害怕鸢和蛇这两种天敌,但是在这个家里,它们却能够安心地生活。这说明了主人家的仁爱之心能够感化异类,让它们也感受到安全。 接着,诗人通过引用历史故事,进一步阐述了仁爱的力量。他提到了古代的循吏柯侯,他是一个悃愊无华的人,非常仁慈,曾经救活了很多临漳的百姓。他的仁心感动了异族,甚至有两只喜鹊在他的衙门筑巢。这些故事说明了仁爱可以跨越种族和阶级的界限,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温暖。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酷吏和仁者的不同,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他说酷吏所到之处,号称“鬼车”,让人感到恐惧和不安。而仁者则能够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因此,诗人呼吁人们要学习仁者,发扬仁爱精神,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通过回忆、描绘和引用历史故事等多种手法,展现了仁爱和道德的美好和力量,呼吁人们要发扬仁爱精神,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