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中,柯侯仲常通守漳州,以救饥得民。 有二鹊栖其厅事,讫侯之去,鹊亦送之,漳人异焉。 为赋此诗。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家有五亩园,幺凤集桐花。 是时乌与鹊,巢鷇可俯拏。 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 云此方乳哺,甚畏鸢与蛇。 手足之所及,二物不敢加。 主人若可信,众鸟不我遐。 故知中孚化,可及鱼与豭。 柯侯古循吏,悃愊真无华。 临漳所全活,数等江干沙。 仁心格异族,两鹊栖其衙。 但恨不能 |
这是一首以叙述为主的诗歌,通过描写柯侯在漳州救饥民的事迹以及两只喜鹊对他的亲近,赞美了柯侯的仁政和爱心。诗歌采用平实的语言,叙述自然流畅,表达了作者对柯侯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诗歌开头先介绍了柯侯在漳州救饥民的事迹,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接着,诗歌描写了两只喜鹊栖息在柯侯的厅堂上,与柯侯亲近,表现了柯侯的仁爱和亲民形象。然后,诗歌通过回忆作者先君子对待乌鹊的方式,进一步表现了仁爱之心可以感化异类的观点。最后,诗歌再次赞美柯侯的仁政和爱心,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歌的主题突出,观点鲜明,通过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柯侯的仁爱和亲民形象,以及作者对柯侯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仁爱之心可以感化异类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