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览山寺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历史和宗教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这里运用了意象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寺庙的历史和荒凉。中峰指的是寺庙所处的位置,曾到处暗示了这里曾经是僧人们常来常往的地方。题记没苍苔,则表现了历史的痕迹被时间湮没,苍苔覆盖了过往的题记,给人一种沧桑感。 颔联“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这里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和意象,描绘了僧人的修行生活。振锡传深谷,形象地表现了僧人行走在深谷中的情景,也暗示了佛教中的修行之路。翻经想旧台,则表现了僧人在修行中不忘传承佛教经典,怀念旧日的讲经台。 颈联“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这里运用了意象和描写的手法,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危松临砌偃,形象地表现了松树的高大和挺拔,也暗示了寺庙的庄严和神圣。惊鹿蓦溪来,则生动地描绘了野生动物的出现,增添了寺庙周围的生机和活力。 尾联“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这里运用了抒情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僧人对修行和佛教的执着。内殿御诗切,暗示了僧人在修行中不忘吟诗诵经,身心沉浸在佛教的文化中。身回心未回,则表现了僧人虽然离开了寺庙,但内心仍然沉浸在修行之中,对佛教的信仰和执着并未改变。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僧人、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宗教和自然的感受和思考,也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僧人的修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