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潭洞中,自古多秘邃。 君将接神物,聊用申祀事。 熔金象牙角,尺木无不备。 亦既奉真官,因之徇前志。 持来展明诰,敬以投嘉瑞。 鳞光焕水容,目色烧山翠。 吾皇病秦汉,岂独探幽异。 所贵风雨时,民皆受其赐。 良田为巨浸,污泽成赤地。 掌职一不行,精灵又何寄。 唯贪血食饱,但据骊珠睡。 何必费黄金,年年授星使。 |
这首诗是作者对名山潭洞中祭神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神灵所赐予的福祉的感激之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名山潭洞的神秘和深邃,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秘密和深邃之处,这是对名山潭洞的神秘和深邃的赞美和描绘。接着,作者提到要接神物,也就是祭神的物品,包括熔金、象牙、角等,这些物品都是为了祭神而准备的。 接着,作者提到奉真官,也就是祭神的神职人员,他们遵循前人的志向,展示出对祭神的虔诚和敬畏。接着,作者展示了祭神的明诰,也就是祭神的仪式和程序,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在诗中,作者描绘了祭神后的景象,鳞光闪耀的水面,山色翠绿的景色,这些都是神灵赐予的福祉的象征。接着,作者提到皇上的探幽异举,即重视民生福祉,这也是对神灵的感激之情的表达。 最后,作者提到掌职一不行,精灵又何寄,这是对神灵所代表的正义和公平的赞美和敬畏。作者认为神灵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私欲。因此,作者呼吁人们不要贪图血食和饱食,不要只顾着享受祭神的果实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