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庐山上化成寺》

楼台高耸入中天,压破寒山数亩烟。
永日松栏幽鸟语,半空岩石老僧禅。
窗临樛木排深涧,簷拂长萝下翠颠。
野客每来何所得,一声秋磬似相便。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间楼台景色和其中僧人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首先,诗中描述了楼台高耸入云,仿佛要压破寒山数亩烟雾。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壮观的印象,同时也展现了楼台的高耸和威严。 接着,诗人描绘了松栏下的幽鸟鸣叫,以及岩石上的老僧打坐。这些细节展现了山间的宁静和清幽,也体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 诗中还描述了窗前樛木排深涧,檐下长萝下翠颠的景象,这些细节进一步展示了山间的自然景色和环境。而野客每次来此,除了欣赏景色之外,还能听到深秋的磬声,这似乎也给他带来了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整首诗的氛围宁静而清幽,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欣赏和赞美。诗人通过对楼台、山间、僧人、自然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尊重。 最后,诗人用“野客每来何所得,一声秋磬似相便”来表达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这句话表明,虽然他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但他从这种生活和环境中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也是他愿意向其他人推荐的原因。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山间楼台、僧人生活、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创作背景
《题庐山上化成寺》的创作背景与李含章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有关。李含章是一位宋代诗人,他在游览庐山的化成寺时,被寺庙的宁静祥和氛围所吸引,同时也被寺庙所处的自然景色所震撼。他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从而产生了创作此诗的灵感。 此外,李含章在创作此诗时,还可能受到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影响,两者都是描写山水之美的诗歌。同时,李含章也可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宗教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题庐山上化成寺》的创作背景是李含章在游览庐山化成寺时,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启示和灵感,表达了自己对美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上一首
《中峰》
相关诗词
  • 1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
    [唐]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 3
    [宋]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