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登明戍堡》

来经古城上,极目思无穷。
寇尽烟萝外,人归蔓草中。
峰峦当阙古,堞垒对云空。
不见昔名将,徒称有战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的诗,通过描绘一座古城,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 首句“来经古城上,极目思无穷”,直接点明诗人经过古城,目睹古城的全景,引发无尽的思考。此句中的“古城”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象征,代表着过去的故事和英雄的事迹。 “寇尽烟萝外,人归蔓草中”进一步描绘了古城的现状。曾经的敌寇已经消失在烟雾缭绕之外,而人影早已归入荒芜的蔓草之中。这种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 “峰峦当阙古,堞垒对云空”两句描绘了古城的地理位置和景象。山峰如同天阙,城墙上还能看到对云的空旷景象。这既展现了古城的壮丽,也暗示了历史的悠远和空间的广阔。 最后两句“不见昔名将,徒称有战功”是诗人的感慨。诗人看到古城如今只剩下一片寂静,昔日的名将已经不见,只留下他们辉煌的战功被人们称颂。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那些为了国家、民族而英勇奋战的名将的敬仰,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和历史变迁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城的全景和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语言简洁明了,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怀古诗。
创作背景
《登明戍堡》是唐代诗人潘咸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以下因素: 1. 明戍堡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明戍堡是一个古老的堡垒,位于边疆地区,可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诗人可能登临堡垒,感受到其历史厚重和地势险要,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潘咸作为唐代诗人,可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他可能借助登临明戍堡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考、感慨和情感。 3. 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但也存在着边疆战事、民族关系等复杂的社会问题。诗人可能通过《登明戍堡》这首诗,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 请注意,以上只是推测,并没有确切的创作背景资料。如需了解更多,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上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宋]
    初是烈祖开炎图,华夷一统同车书。
    人心爱戴无远迩,亲传圣像绘成都。
    成都赤子尊君父,大廷重光奉祠宇。
    殿旁一木久已枯,俄发三芽当夏五。
    万物荣枯知有时。
    枯杨况更能生梯。
    天胡此野大此瑞,祖宗垂佑从可知。
    吁嗟全蜀今非昔,玉垒金城久荆棘。
    幸今天道已好还,欲洗腥膻归古益。
    矧兹廊庙古栋梁,肃雍显相登明堂。
    岷峨万里来献瑞,原符景运答休祥。
    书言颠木有由蘖,天其永命复大业。
    中兴肇开同一机,万载重芳光史牒。
  • 2
    [唐]
    天上琼花不避秋,今宵织女嫁牵牛。
    万人惟待乘鸾出,乞巧齐登明月楼。
    少妆银粉饰金钿,端正天花贵自然。
    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
  • 3
    [宋]
    才到松陵即是家,擎空皎月莹无瑕。
    自须台上分明看,拟欲呼仙泛海槎。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