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源初滥觞,其天千万里。 婆娑数亩阴,岁月拱把尔。 士之于为学,岂得独异彼。 岿然九层台,亦自抔土累。 平生养源斋,曾诗与王记。 二公死何年,夫子盖老矣。 向来之滔滔,今乃见涯涘。 木殖岁云秋,实落材则美。 |
这首诗是关于人生、学问和自然的深度思考,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学问的追求。 首先,诗中的“红源初滥觞,其天千万里”描绘了生命的起源和无限可能,就像红源之水最初的源头,虽小如滴,却有千万里的潜力。这表达了生命的初始虽然微小,但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就伟大的道理。 “婆娑数亩阴,岁月拱把尔”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成长过程。数亩阴暗的树荫下,树苗在岁月的洗礼下逐渐成长,这是对人生成长的生动描绘。 “士之于为学,岂得独异彼”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上,而应该深入探索,寻求真理。 “岿然九层台,亦自抔土累”进一步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无论多么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微小的开始积累起来的。 “木殖岁云秋,实落材则美”则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秋天树木果实落下,但它的木材却因此而变得美丽。这暗示了人生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质,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物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学问的追求。它提醒人们要注重积累,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质,同时也应该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和自然的美丽。这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