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腆先畴与破庵,在汾水曲管岑南。 幽栖晚节巢林一,戆草当年及三。 酒甕有期春共酌,书囊无底晓犹谈。 吾惽紫气难瞻瞩,未暇攀迎柱下聃。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隐居山林的老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老人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仰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不腆先畴与破庵,在汾水曲管岑南。”描绘了老人的居住环境,汾水曲曲弯弯,山清水秀,环境幽雅。而“破庵”则暗示了老人隐居的生活状态。 颔联“幽栖晚节巢林一,戆草当年及□三。”则描绘了老人的性格特点。“晚节巢林”表达了老人晚年的生活态度,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戆草当年及□三”则表达了老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知识的追求,即使书袋空空如也,仍然坚持读书、学习,表现出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 颈联“酒甕有期春共酌,书囊无底晓犹谈。”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仰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春共酌”表达了作者期待与老人一起饮酒谈心的愿望,“晓犹谈”则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知识渊博、谈吐风趣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联“吾惽紫气难瞻瞩,未暇攀迎柱下聃。”则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紫气难瞻瞩”表达了老人高洁的品质和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未暇攀迎”则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自己的渺小和不足。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