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偶携筇杖辞青嶂,便赐兰芽染紫衣。
城阙暂随明月至,江湖还共白云归。
楼中夕照山川秀,盘里春蔬筍蕨肥。
我为浮名閒未得,他时莲社愿相依。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的诗。 首联“偶携筇杖辞青嶂,便赐兰芽染紫衣”,描绘了诗人轻松地带着筇杖离开山峰,对山中的美景心生感激之情,仿佛大自然赐予了他紫色的兰芽。筇杖和兰芽在这里是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象征,青嶂则代表了山峰的美景。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激之情。 颔联“城阙暂随明月至,江湖还共白云归”,诗人以城阙和江湖为象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暂时跟随明月离开城市,与白云一起回到江湖,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的渴望。 颈联“楼中夕照山川秀,盘里春蔬筍蕨肥”,诗人描绘了夕阳照耀下的山川美景,以及盘里的春蔬笋蕨的肥美,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之情。 尾联“我为浮名閒未得,他时莲社愿相依”,诗人表达了自己因追逐名利而无法得到自由和宁静的生活,但他希望能够像莲社的成员一样,在自然和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是宋朝诗人吴淑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僧侣的生活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诗人通过描写僧侣归禅的情境,表达了对佛教文化、自然以及生活的感悟。 在佛教文化背景下,僧侣的修行和悟道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首诗可能描写了僧侣从修行地返回禅院的过程,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诗人也可能借助僧侣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宇宙以及生活的某种感悟,展现出一种超脱、宁静的心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佛教文化、僧侣的生活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1
    [唐]
    二月江南山水路。
    李花零落春无主。
    一个鱼儿无觅处。
    风和雨。
    玉龙生甲归天去。
  • 2
    [宋]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 3
    [唐]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