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荒灶鬼未须嗔,君看先师尚在陈。 老退休贪太仓腐,清虚聊咽上池津。 今无能采金膏者,古有曾逢石髓人。 自笑冰衡三百户,难分圭撮饷比邻。 |
这首诗《厨荒灶鬼未须嗔》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厨荒、灶鬼、老退休、采金膏者、冰衡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首联“厨荒灶鬼未须嗔,君看先师尚在陈。”诗人首先引入了“厨荒灶鬼”的意象,这可能意味着生活困苦,甚至面临饥饿的困境。然而,诗人并没有让读者感到愤怒或绝望,反而引出了“先师尚在陈”的意象。这里,“陈”可能指的是古代贤人或圣人的教诲,暗示人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颔联“老退休贪太仓腐,清虚聊咽上池津。”这一联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满足于现状,贪图物质的享受,就像“老退休”的人贪求“太仓腐”的食物一样;另一种则是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空灵,像“清虚聊咽上池津”的人一样,通过精神上的滋养来获得满足。 颈联“今无能采金膏者,古有曾逢石髓人。”诗人借用了古代神话或传说中采金、采石的典故,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看法。这里,“今无能采金膏者”可能意味着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失去了对精神追求的热情,而“古有曾逢石髓人”则暗示人们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尾联“自笑冰衡三百户,难分圭撮饷比邻。”诗人自嘲自己虽然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却难以帮助邻居分享这些财富。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资源分配不均的无奈和自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关注。它提醒人们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不公和资源分配问题。这首诗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使得它成为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