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 |
这首诗是赞美佛法的伟大和慈悲,表达了佛陀的威严和慈悲并存,能够震慑十方,同时也展现了佛法的无害和包容,使众生不会感到恐惧,而能在情与无情之间达到共存和谐的状态。 首两句“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描绘了佛陀的降魔形象,展现出佛陀的威严和慈悲并存,既能降服魔障,又能救度众生。而“慈悲威怒”一词,更是生动地表达了佛陀的双重特性。 接下来的两句“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力量。毒龙代表烦恼,雷霆代表愤怒,佛法能够使烦恼收敛,使人不再愤怒。而佛陀的“逆鳞”则是一个比喻,指触碰佛陀的禁忌,暗含了佛陀的包容和慈悲。这两句表达了佛法能够使众生尊敬并遵守规则。 接下来的两句“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则赞美了佛法的包容和无害。佛法从未使众生感到困扰,也不煽动众生的恐惧,展现了佛法的慈悲和智慧。 最后两句“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表达了佛陀的悲愿力,能够使有情无情共同归于一体,达到了和谐共存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佛法的伟大和包容,表达了佛陀的威严和慈悲并存,以及佛法的无害和包容。这不仅是对佛法的赞美,也是对所有追求真理和和平的人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