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李陵台》

李陵归不得,高筑望乡台。
长安一万里,鸿雁隔年回。
望望虽不见,时时一上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诗《李陵归不得,高筑望乡台。长安一万里,鸿雁隔年回。望望虽不见,时时一上来》以李陵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李陵归不得,高筑望乡台”,直接点明主题,以李陵的不得归去,表达诗人自身的思乡之情。李陵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作表达思乡之情的象征,而诗人以李陵自比,更显其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长安一万里,鸿雁隔年回”两句,诗人以鸿雁南飞的景象,象征着远在长安的家乡,也表达了与鸿雁一样,诗人与家乡的距离遥远,一年又一年,只能遥望而不能归去。 “望望虽不见,时时一上来”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尽管望乡台上,诗人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希望能看到家乡的影子,但视线中却始终不见家乡的影子。然而,每当视线转移,家乡的景象总会时不时地浮现出来。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无尽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李陵的故事为引子,通过描绘长安、鸿雁、望乡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诗词
  • 1
    [唐]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 2
    [南北朝]
    悲歌度燕水。
    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
    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
    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
    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
    应将苏武别。
  • 3
    [唐]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