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澄江失敝庐,何曾奏策似隋初。 丈人旧忆河间渚,营海新题泖上居。 翏渎山横遗战垒,松江水近足羹鱼。 惯闻地与潮声转,时见龙将雨气嘘。 槎路不通星是客,桑田频改日愁予。 螺舟莫厌过从数,我亦羁穷欲著书。 |
这首诗是作者在兵后重访澄江时的感怀之作,诗中表达了世事变迁的感慨,也抒发了对故居破败的哀痛。 首联“兵后澄江失敝庐,何曾奏策似隋初”,直接点明经过战乱,曾经的破败房屋已不复存在,诗人再也没有当年在隋朝奏策的辉煌。这一联通过强烈的对比,将战乱与安宁、破败与繁荣的对比鲜明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哀痛。 颔联“丈人旧忆河间渚,营海新题泖上居”,通过“丈人”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居的怀念和对新居的感慨。诗人在新环境中题诗,但心中却始终牵挂着旧时的家园。这一联既表达了作者对故居的深深怀念,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颈联“翏渎山横遗战垒,松江水近足羹鱼”,描绘了战后的景象和作者新居附近的景色。诗人看到了横卧山间的战垒,听到了近在耳旁的松江水声,这些景象让他想起了过去的战争岁月,也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宁生活。这一联通过对战后景象和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战争的痛恨。 尾联“我亦羁穷欲著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著书立说的渴望。尽管生活困顿,作者仍然渴望著书立说,这既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表达了他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战乱、生活变迁、故居破败、战后景象和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