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大江沸,烈日群山赪。
意思:火说长江沸腾,烈日群山规。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出伏调潘十》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伏尽热随尽,古语常有凭。淮南岁苦旱,秋暑郁方蒸。》是一首描绘酷热天气和诗人自身感受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苦旱天气和生活的深深忧虑。
首联“伏尽热随尽,古语常有凭。”描绘了酷热的夏日,伏尽之后,热气依旧不减,如同一个顽固的跟屁虫,始终伴随着人们。这不仅是对天气的直接描绘,也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困苦。古语常有凭,意味着自古以来,这样的天气都是常见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淮南岁苦旱,秋暑郁方蒸。”淮南地区每年都苦于干旱,秋天的暑气就像蒸笼一样闷热。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恶劣,也暗示了生活的艰难。
颔联“老火炽而焰,弱金融未凝。”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炽热的天气,就像一个老辣的火炬,无情地燃烧着,而微弱的金属都无法将其凝结。这不仅是对天气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
接下来的几联,“火云大江沸,烈日群山赪。”进一步描绘了酷热的天气,火云像江水一样沸腾,烈日让群山都变成了红色。这种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炎热的夏日。
“平生白羽扇,挥拂何功能。”诗人用他平生的习惯——使用白羽扇来降温,但是在这个炽热的天气里,这似乎是无能为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苦热天气中的无奈和无助。
“蓬头卧永昼,起冠汗沾缨。”诗人以自己的形象——蓬头垢面地躺在漫长的白日里,起身时衣冠尽是汗水。这种形象的描绘,更加深了诗人在酷热天气中的困苦和无奈。
“柯山屡空子,贫病复相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困境——贫穷和疾病不断袭来。这是对诗人生活状况的直接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痛苦的反映。
最后,“衡茅未可诣,作诗问寝兴。”诗人无法前往别处避暑,只能作诗问询自己的起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坚韧和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苦热天气的深深忧虑和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的坚韧和毅力,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