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袁侍郎二首》 岂无南董氏,奋笔纪孤忠。

岂无南董氏,奋笔纪孤忠。

意思:难道没有南董家,奋笔纪我忠诚。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挽袁侍郎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赏析杜甫的《赠郑十八贲》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郑十八贲的敬仰和赞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学术和政治理想的追求。 首联“华发始遭逢,其如道不同。”表达了作者与郑十八贲虽然年纪已老,但他们的志向和理念却不同,表达了作者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追求和尊重。 颔联“可曾留孟叟,俄已罢申公。”通过引用古代的孟子和申公的例子,表达了作者对学术和政治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郑十八贲的敬仰之情。 颈联“谏草多传出,经疑尽解通。”表达了作者对郑十八贲在政治上的忠诚和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学术和政治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尾联“岂无南董氏,奋笔纪孤忠。”表达了作者对学术和政治理想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郑十八贲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描述作者与郑十八贲的交往和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学术和政治理想的追求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的期许和信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华发始遭逢,其如道不同。
可曾留孟叟,俄已罢申公。
谏草多传出,经疑尽解通。
岂无南董氏,奋笔纪孤忠。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南董

    读音:nán dǒng

    繁体字:南董

    意思:春秋时代齐史官南史、晋史官董狐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着称。
    《宋书自序》:“臣远愧南、董,近谢迁、固,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 孤忠

    读音:gū zhōng

    繁体字:孤忠

    意思:
    1.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
    宋·曾巩《韩魏公輓歌词》:“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艰急见孤忠。”
    明·王世贞《鸣凤记忠良会边》:“只恐孤忠有功难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