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 摧裁恤刑诏,晓下未央宫。

摧裁恤刑诏,晓下未央宫。

意思:被裁恤刑令,清晨下未央宫。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五月炎风炽,忧勤紫掖中。摧裁恤刑诏,晓下未央宫》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和政治决策的诗。它通过描述炎炎夏日中皇帝的勤政和深思,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决策和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句“五月炎风炽,忧勤紫掖中”描绘了五月的炎炎烈日和炽热的空气,象征着皇帝在宫廷中忧心国事,勤勉政务。这里的“紫掖”指的是皇宫,“忧勤”则表达了皇帝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 “摧裁恤刑诏,晓下未央宫”描绘了皇帝在未央宫中审阅法律文书,制定恤刑政策,体现了皇帝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这里的“摧裁”指的是皇帝亲自处理政务,“恤刑”则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描绘皇帝的勤政和深思,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决策和民生疾苦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炎风、紫掖、未央宫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整首诗的节奏明快,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月炎风炽,忧勤紫掖中。
摧裁恤刑诏,晓下未央宫。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未央宫

    引用解释

    宫殿名。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西北 长安 故城内西南隅。 汉高帝 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 新莽 末毁。 东汉 末 董卓 复葺 未央殿 。 唐 未央宫 在禁苑中,至 唐 末毁。《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深五十丈,高三

  • 未央

    读音:wèi yāng

    繁体字:未央

    英语:not ended

    意思:
    1.未半。
    《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朱熹集传:“央,中也。”

  • 恤刑

    读音:xù xíng

    繁体字:恤刑

    英语:the pities punishment

    意思:
    1.慎用刑法。语本《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唐·陈子昂《谏用刑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