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意思:十声各种声音神道宁,八方上下都平和。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爆竹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地区过年的习俗,尤其在春节时燃放爆竹的情景。
首句“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和背景,描述了吴侬(指江南地区的人)在春节前五日就开始准备爆竹,为新年的到来做准备。
“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描绘了燃放爆竹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豆粥和打扫屋子,以及截筒五尺(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半米)并用来烧火。
“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生动地描绘了燃放爆竹时的场景,人们满头大汗,紧张而兴奋地传递着爆竹,表现出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描绘了儿童们看到大人燃放爆竹时的反应,他们退到一旁,看着火花在爆竹中迸发,发出雷霆般的响声。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进一步描绘了爆竹的威力,一声接着一声的爆炸声让百鬼惊恐,象征着驱邪避害、祈求平安的愿望。
“八方上下皆和平”则表达了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希望八方上下都能和平安宁。
最后,“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描述了燃放完爆竹后的场景,人们收拾残余的爆竹灰烬,仍然感到余威尚存,可以驱除疾病。他们抛弃了药包,添上了酒杯,享受着新年的快乐和安详。
整首诗通过对过年燃放爆竹的生动描绘,表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过年习俗和文化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