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阴晴不定简唐觐秘校并敖吴二君五首》 一官终窃食,何计早归耕。

一官终窃食,何计早归耕。

意思:一官终我吃,有什么办法早回家耕种。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阴晴不定简唐觐秘校并敖吴二君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雨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物和民间疾苦的深深关怀。 首联“积雨春连夏,新晴忽复阴。”描绘了春雨连绵,春夏之交的景象,突如其来的晴天又转为阴雨,为全诗定下了凄凉而深沉的基调。颔联“江痕涨犹在,梅气润相侵。”生动地描绘了江水涨满和梅花的湿润气息,进一步展现了江南的雨后初晴景象。颈联“蕉贮还须脱,图书渐不禁。”则转向了对生活的描绘,蕉叶需要晾干,书籍也难以保存,暗示了生活的艰难。 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对江南旧风俗和民间疾苦的深深关怀。“愁绝北来心”,表达了诗人对北方生活的怀念和愁苦。而“欲就桥南宿,单衣莫雨沾”则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对江南雨后初晴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积雨春连夏,新晴忽复阴。
江痕涨犹在,梅气润相侵。
蕉贮还须脱,图书渐不禁。
江南旧风俗,愁绝北来心。
蚕眠初上簇,麦熟正磨镰。
云气重重合,江流夜夜添。
荐饥人甚困,多病我仍兼。
欲就桥南宿,单衣莫雨沾。
涨江方断渡,小棹信轻生。
贫贱谁怜汝,漂浮空自荐。
一官终窃食,何计早归耕。
忽发骚人恨,凄凉久未平。
西邻豫章客,病骨瘦栾栾。
清夜眠孤枕,终朝饱一箪。
雨多愁不出,讲罢未应餐。
约我睛相过,门前泥欲干。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归耕

    读音:guī gēng

    繁体字:歸耕

    意思:(归耕,归耕)

    1.回家耕田。谓辞官回乡。
    《吕氏春秋赞能》:“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汉书夏侯胜传》:“学经不明,不如归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