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意思:竹马不是妙龄,怕迟暮美人。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金兰、同心、石田、丝、竹马等象征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情、社会等的深刻见解。 首联“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以金兰比喻友情,同心比喻同心同德,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与朋友共享快乐、共渡难关的愿望。 颔联“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以石田比喻社会,清霜比喻困难、挫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以丝比喻人才,煮茧吐比喻人才的奉献和付出,士听愤悱语则表达了作者对有志之士的同情和期待。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对比,如“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以竹马象征童年,美人象征才德,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有为的期待和对岁月不饶人的感慨;“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以匏瓜比喻默默无闻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兰况同心,莫乐心相知。
石田罹清霜,念此百草腓。
丝看煮茧吐,士听愤悱语。
竹马非妙龄,美人恐迟暮。
匏系鲁东家,今君尚天涯。
土膏待阳瘅,气至如咄嗟。
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
木无松柏心,蝎处蝼蚁托。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竹马

    读音:zhú mǎ

    繁体字:竹馬

    英语:hobbyhorse

    意思:(竹马,竹马)

    1.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后汉书郭伋传》:“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

  • 迟暮

    读音:chí mù

    繁体字:遲暮

    英语:past one\'s prime

    意思:(迟暮,迟暮)
    亦作“迟莫”。

    1.比喻晚年。
    《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

  • 妙龄

    读音:miào líng

    繁体字:妙齡

    意思:(妙龄,妙龄)

    1.青春年少。
    《魏书任城王云传》:“伏惟陛下妙龄在位,圣德方昇。”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