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拄颐剑,聊挂墓门枝。
意思:平生拄着下巴剑,只是挂在墓门口支。
出自作者[宋]韩元吉的《致政龙图给事徐公挽词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今代询黄发,临雍缺盛仪》是一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慨之作,通过对“临雍缺盛仪”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功名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今代询黄发,临雍缺盛仪”,诗人以一种回顾历史的视角,描绘了“临雍缺盛仪”这一场景。这里的“黄发”指的是老人,而“临雍”则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皇家教育机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不满和遗憾,认为在这个时代,对于老人的关注和尊重已经缺失,而这种尊重和关注在古代的皇家教育机构中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颔联“久从曾釜乐,俄重鲤庭悲”,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慨。“曾釜乐”和“鲤庭悲”都是古代的典故,前者表达了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后者则表达了对逝去的人的怀念和悲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德履嗟如在,功名误见期”,诗人开始深入反思道德和功名之间的关系。“德履”指的是道德实践,“如是在”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实践的肯定和赞赏。然而,“功名误见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只追求功名而不注重道德的人的批评和失望。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和功名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那些只注重功名而不注重道德的人的批判。
最后一句“平生拄颐剑,聊挂墓门枝”,诗人以一种决绝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和功名的态度。“拄颐剑”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对于道德的坚守和对于不义行为的抵抗,“墓门枝”则代表着对于逝去的人的怀念和对于历史的反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和功名的坚定立场,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临雍缺盛仪”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和功名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