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烟》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晖。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晖。

意思:桑柘迎寒脸色,松树竹林暗晚晖。

出自作者[唐]李峤的《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生动的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瑞气凌青阁,空濛上翠微。”描绘了一种祥瑞的气氛,青阁上的瑞气缭绕,翠微之上显得空灵朦胧。这里的“凌”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瑞气的清新,又增添了诗的动态感,仿佛瑞气在青阁上跳跃。而“空濛”一词则描绘了这种朦胧、微妙的美感,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 “迥浮双阙路,遥拂九仙衣。”这两句描绘了道路的景象,双阙路在远处浮起,仿佛在远处飘动着仙人的衣裳。这里的“迥”字和“拂”字用得非常生动,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仿佛这条路通向的是仙境。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晖。”这两句描绘了田野和树林的景象,柘树的叶子迎着寒意,松树和竹林在晚照中显得幽暗。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两种不同的景象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同时,“暗”字也表达了一种静谧、深沉的气氛。 最后,“还当紫霄上,时接彩鸾飞。”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诗人相信这条路会通向紫霄,他会不时地与彩鸾相接。这里的“紫霄”可能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指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而“时接彩鸾飞”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诗,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神秘的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瑞气凌青阁,空濛上翠微。
迥浮双阙路,遥拂九仙衣。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晖。
还当紫霄上,时接彩鸾飞。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关键词解释

  • 寒色

    读音:hán sè

    繁体字:寒色

    英语:coldcolours

    意思:
    1.感到寒冷时的气色。
    《敦煌变文集孝子传》:“父密察之,知骞有寒色,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

  • 桑柘

    引用解释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 迎寒

    读音:yíng hán

    繁体字:迎寒

    意思:
    1.谓迎接寒气初来。
    《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南朝·梁·江淹《四时赋》:“若夫秋风一至,白露团

  • 晚晖

    读音:wǎn huī

    繁体字:晚暉

    意思:(晚晖,晚晖)
    傍晚的日光;斜阳。
    唐·李嘉祐《至七里滩作》诗:“万木迎秋序,千峰驻晚晖。”
    唐·吴融《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