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钓竿行》 遥望大海涯。

遥望大海涯。

意思:遥望大海岸边。

出自作者[魏晋]曹丕的《钓竿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东越河济水》是一首描绘河济水边钓鱼情景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河济水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情。 首先,诗的开头“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描绘了诗人的视野,他站在河济水边,远望大海的边际,展现出一种辽阔无垠的景象。这种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宏大的背景,为接下来的钓鱼情景做了铺垫。 接着,“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这两句则是对河济水边钓鱼情景的具体描绘。钓竿在风中轻轻摇曳,鱼尾在水中摇摆,生动地描绘出河济水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这两句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希望那些路过此地的行人,不要只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而应该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来一起享受钓鱼的乐趣。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得,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河济水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景。它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富有哲理,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越河济水。
遥望大海涯。
钓竿何珊珊。
鱼尾何簁簁。
行路之好者。
芳饵欲何为。
作者介绍 曹丕简介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关键词解释

  • 遥望

    读音:yáo wàng

    繁体字:遙望

    短语:瞻望

    英语:to look into the distance

    意思:(遥望,遥望)
    往远处看。
    《楚辞招魂》

  • 大海

    读音:dà hǎi

    繁体字:大海

    短语:海域 浅海 深海

    英语:ocean

    意思:
    1.广阔的海洋。

    2.指大的容器。
    《红楼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